【摘要】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1.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直观操作强调较多,有时则忽视了抽象的过程与结果,对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认识与研究不够,从而实践上很不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思维训练技巧。课堂活起来,思维活起来......
1.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如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直观操作强调较多,有时则忽视了抽象的过程与结果,对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认识与研究不够,从而实践上很不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思维训练技巧。
课堂活起来,思维活起来
有人说“闷课”的结果就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打开通路。要向学生多提问或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
设置情境,质疑设问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自由思维空间,给足自由思考的时间,要提供适合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的不同层次要求,让他们都能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要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注重情感,尊重学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友情,觉得教师可亲可信。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肯定的宽松融洽的氛围中,思维自然是自由灵活的,这为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树立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这一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美。如果在教学中能增进学生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力,数学美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便能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认识内驱力得到增强,思维得到极大地触发。
2.数学思维训练技巧一
引导创新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比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因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把这个三角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那么,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2=90°,正确吗?”有的学生就可能回答:是正确的,而忘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一道理。
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错例进行分析就可以加深他们对三角形内角和及其面积公式的正确理解,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再如教师可让学生去思考:“有两根同样长的钢材,第一根用去它的2/5,第二根用2/5米,剩下的那一段长?为什么?”这道题按“常规”解,要求剩下的钢材哪一段长,必须先知道两根钢材原来有多长与分别用去多少米。但钢材原长不知道,这题似乎不能解了。这时教师就应设计探究式问题来启发学生,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去钢材会一样长?又在怎样的条件下,用去的钢材不一样长?这种探究式问题的提出,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最后找到了解答此问题的新颖方案。
创设相近问题,发展类比思维能力
要使学生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得到发与提高,还必须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讲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前,必须复习一下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并把它们归属到一个知识整体中去。
然后引导他们概括出加减式题都必须计数单位(或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讲新课时,可以设计出相近式问题: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直接相加减吗?为什么?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首先要怎样?③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通过这种相近式的问题地逐一思考,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进行类比思维: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减→化成同分母分数→通分→相加减。
3.数学思维训练技巧二
要重视形象思维.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形象,其次还应指导学生养成用直观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到一年级数学组走走,听老师们说前一天有老师已经教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完课的老师反映学生对两类加法容易混淆,学生掌握得不好. 于是我便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对策:在主题图教学之后分四步走,帮助学生辨别两类题,体会“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
第一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用计数器帮助对比、区分,如25 + 20,25 + 2,44 + 50,44 + 5,等等. 第二步:只拨第一个加数,想加第二个加数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 第三步:计数器拿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 第四步: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 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均采用了这样的四步,先教的那位老师也用这四步进行了补救,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基本上没有错误. 直观可以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看得见的形象,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开展语言表达训练,发展语言思维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般应用题时,可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如 “学校服装加工厂计划做670套衣服,已经做了4.5天,平均每天做 82套,剩下的要在3.5 天里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这道应用题,可以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学生经过分析后指出:“670套”是总的工作量,“4.5天”是已经完成的工作时间,“82 套”是开始工作时的工作效率。“3.5天”是剩下的工作量时间,这些都是本题的已知条件。
而本题所求,即是剩下的工作所使用的工作效率。接着要求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即第一步,求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所以列式是82×4.5=369(套);第二步,是求剩下的工作量,用总的工作量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列式是670减去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求出的剩余的工作量;第三步是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即剩余的工作量所用的工作效率,列式是:剩下的工作总量除以3.5天,求出的结果就是剩下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最后要求学生把解这道应用题的整个步骤和思路用清楚、准确的语言有条有理地口述出来。这就可以把语言的训练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加强语言训练,还可以让学生说他人解题思路、解说自己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发展。
4.数学思维训练技巧三
加强变式学习,培养抽象思维灵活性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灵活地运用抽象思维,这就需要培养抽象思维的灵活度,改变思维功能僵化的问题。高中生在以往的数学思维训练中更多地注重对多种题型的归纳和总结,并总结不同题型的固定解题和思维方法,在解题时通过套用固定思维模式的方法进行解题,而在对自身思维训练中只是在固有模式下重复性的练习,使得自身独立探究和思索问题的机会大大减少,最终导致数学思维缺乏,且抽象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在数学学习中即使是针对同一道数学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积极探究多元化的解题方法,进一步拓宽思维联想空间,实现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数学抽象概念时,为了加强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高中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公式进行不同的变形,并通过解答练习题的方式来提高对公式变形的应用;在做练习题时要积极探寻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有效提高抽象思维灵活性。
提高思维速度,培养抽象思维敏捷性
高中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复杂,我们高中生要高效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必须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习和解答问题时除了要有效运用抽象思维以外,还要重视提高抽象思维的敏捷性,当思维敏捷度大大提升,高中生如果在数学知识学习或者解题中出现问题,就能够运用敏捷的抽象思维,来适应迫切的学习情况,就能够运用敏捷的抽象思维,来适应迫切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全面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和综合考虑,从而保证判断和决定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
抽象思维敏捷性的培养必须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来实现,因此,高中生必须加强对自身的日常学习训练,并在练习当中对抽象思维进行完善和发展,通过强化练习和熟能生巧的形式来进一步锻炼思维的敏捷度,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满足高中抽象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例如,高中生可以在学习新课前主动选择数学练习题,并对自己的解题时间进行规定,以此来巩固数学知识,锻炼和提高解题速度;通过对日常解题技巧的总结,可以对常用数字进行记忆如二十以内自然数的平方数和立方数、常用角的三角函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