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1.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切忌暄宾夺主,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

1.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切忌暄宾夺主,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别林斯基也曾说过:“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众所周知的黄金数0.618是现时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冢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音乐,绘画是美的,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愉悦乃至心灵上的震憾。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本身充满了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非常广泛、具体的学科。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从古至今许多前人总结的法则、公式、结论都是按照“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或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处处体现着数学的两大基本要素――“数”与“形”。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会到“数”与“形”是不同的,但又是辩证统一的。“数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数轴”本是一条直线,属于“形”;但由于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所以就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这就联系到了“数”,同时学生发现每一个实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应点来表示,实现了“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完成了“数”与“形”的结合。随之从“数轴”推及到由两条数轴构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图像上的点与坐标又再一次演绎了“数”与“形”的完美统一。

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糕,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理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教师应当能够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很多,对于新课我们有时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有时采用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建立数学模型,探求新知识,而在平面几何的教学中可采用图形法,让一个个定理用图形来生动地展示,并把基本图形作各种变式,数型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这届学生的平面几何教学中,对于几何定理的教学,笔者采用首先让学生从图形探求出定理,教师再文字叙述,然后,再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记图形,对应几何语言表述,这样通过数型结合,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记得牢固,对于复杂图形的解题也善于分解出基本图形和基本定理,化难为易效果较好。此外,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灵活地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方法。有的时候,在同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句话叫做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能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们勤于动脑,善于发现。其次,要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借鉴和学习,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又由发散到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中得到了发展,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交流活动中,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不轻易地表态或者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要压抑而是在群体的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的过程应当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害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自己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认识理解问题时的缺陷。

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要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的欲望

需求产生动力,如果人的需求越强烈,那么他的兴趣就越浓。反之,兴趣浓,需求就愈强烈。动机则是满足需要的驱动力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发求知欲的需要,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所以,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自我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日常教学时不但要讲知识更要讲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消除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数学无用的错误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益处,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

二、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不能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兴趣的有无,以一时的兴趣来判断学习兴趣的层次,忽视兴趣的培养。要引导先生理解内涵,领悟思想,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不能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忽视数学魅力的教学。讲课要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授课形象、生动,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教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必然下降。教师的形象、神态、动作、表情、语言、气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愿意去学习教师德课。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的得失,提高教学水平。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兼收并蓄。关注社会生活,将时代的新鲜血液注入课堂,名师出高徒,教学是门艺术,需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能力驾驭课堂,才能使学生兴趣倍增。

三、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很密切联系。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 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也需要尊重表扬鼓励。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能够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可苛求学生,不能冷酷无情。而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更不能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言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对于学生有独创性质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大加赞扬,能够提前自学的学生要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回答出一个问题,按时完成了作业都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4.引导学生自学数学的策略

1.创设教学环境,激发思维兴趣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曾说过:“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可以创造人。”适合恰当的环境,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良好动机和强烈的思维兴趣。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多方法、多层次思考,进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创设适当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如,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的教学手段,它能巧妙地融音乐、图画、动作表情于一体,教师可充分运用录像、投影、幻灯片、音响等设置情景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眼、耳、口、手、脑并用,创造意识得到极大的调动。

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探求规律

求知欲和兴趣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直接因素。而科学地安排、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又应该引导其进行独创性思维。有位美国数学家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的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数学教材的特点出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动脑筋,想办法,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积极活跃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有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课堂气氛。在探索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已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能发现规律,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变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生活中有一句俗语:穷则变,变则通。在学习上也是这样,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改变常规的思路,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科学的发现,往往出乎意料之外,但这并不等于懒汉偶尔一张嘴,就刚好接住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任何成功的契机,都需要活跃的思维、机敏的感受,这样才会有科学的顿悟。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22页)的思维灵活性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可以将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进行适当的引申,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发现新方法的欲望。如:有这样一道题,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引申,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引申题目:(1)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2)求证: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3)求证: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正方形。通过这样的一些变式训练,我们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数学的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