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写道:“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关羽当初没在意,但是右臂伤口逐渐恶化,不得不“四方访问名医”。
某一天,沛国谯郡人华佗从江东驾小舟而来,毛遂自荐,为关羽治疗伤口。
华佗检查之后,认为中了乌头毒药,这种毒药已经侵入骨头,因此必须要刮去骨上的箭毒。
华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用刀刮骨,悉悉有声……须臾,血流盈盆……”。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而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羽大笑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赞叹道:“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罗贯中的描写精彩生动,惊心动魄,不愧为经典之作。
“刮骨疗毒”其实并非空穴来风。
罗贯中的描述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历史上,关羽中箭确有其事。
《三国志》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关羽在某一次战斗中,被流箭射中,贯穿了“左臂”。
《三国演义》改成了“右臂”。
关羽的左臂伤口虽然渐渐愈合了,但是每当阴天下雨,左臂的骨头常常疼痛,于是就找来一名医生诊治。
这位医生并非神医华佗,而是一位无名氏。
医生望、闻、问、切一番,对关羽说:“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箭簇有毒,而且已经渗透到了骨头上,必须要进行刮骨处置,方能排除箭毒,彻底治愈。
关羽听了医生的建议,伸出左臂让医生割开皮肉,露出骨头。
关羽请诸将对坐饮食,“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关羽右手切割烤肉下酒,“言笑自若”,医生仿佛在刮别人的骨头。
在外科手术并不成熟的三国时期,这位医生能熟练完成切割皮肉、刮骨排毒、敷药缝合,也足可称之为神医。
史书虽然没有说这位神医的姓名,但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一时期的神医华佗,华佗足可胜任类似的外科手术。
《本草蒙筌》记载:“魏有华佗,设立疮科,剔骨疗疾,神效良多。”
罗贯中以移花接木的笔法,把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医生换成了神医华佗,貌似无违和之感。
而事实上,那位给关羽手术的外科医生并非华佗。
《三国志》记载:华佗研制了麻沸散,用于麻醉患者,实施腹部外科手术。
每次做手术的时候,“当须刳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需要开刀,就会让患者服下麻沸散,患者很快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华佗才开始进行手术。
也就是说,倘若给关羽做手术的是华佗,他一定会让关羽先服下麻沸散的。
再有一点可疑之处。
华佗是沛国谯郡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
关羽在樊城,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樊中箭,两地相隔一千多里,古代交通不便,华佗闻知消息,很快从江东驾小舟而来,这显然是很不现实的。
所以给关羽“刮骨疗伤”的神医恐怕我们是难以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