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不会用筷子吃饭可能是孤独症 自查初筛孤独症方法来了

有一群人,他们不聋,却对着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的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这些人就是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

近日,试行版《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发布。儿童孤独症有哪些预警症状?5岁不会用筷子吃饭可能是孤独症、4岁不会单脚站立、6岁不会奔跑也有可能是预警信号转发周知,对儿童孤独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规范》提出,将在0-6岁儿童中进行筛查工作。其中,初筛在1岁内就要开始,分别在3、6、8、12月龄进行。1到3岁幼儿在14、24、30、36月龄进行,学龄前儿童分别于4、5、6岁进行。筛查工具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结合家长询问,了解儿童是否出现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能力障碍或倒退。

另外,《规范》强调了自闭症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儿童预后情况。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病因不清,一般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

国家卫健委有关专家表示,根据孤独症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的特点,将防治工作关口前移,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着重抓住0至6岁这一关键阶段,通过抓早抓小,在早发现的基础上早期实施干预,努力改善患儿症状,提升患儿生存质量,促进家庭幸福。

临床孤独症可进行早期筛查诊断,此外还有诊断性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1、早期筛查主要是从患儿临床表现上判断儿童典型的几种临床表现,简称五步行为观察法:不看人、不应、不语、行为不当及感知觉异常;

2、如果高度怀疑儿童有孤独症,需进行诊断性评估,临床常用CARS量表诊断评估儿童是否为孤独症。患者除与不跟别人交往核心症状外,还伴有其它症状,如智力障碍等,目前较常用Bayley评估及格里菲斯评估。还需进行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检测,观察其与社会及人交往情况,及与孤独症症状的符合度。

相关推荐